廢水特點和工藝選擇:
一.油墨廢水概述
油墨生產主要包括顏料生產和連結料生產,以及其與顏料的混合軋制過程,因此,油墨廢水主要來源于顏料車間、連結料車間生產廢水和軋墨車間生產廢水。
產品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如印刷廠的設備清洗廢水等。
在廢紙脫墨廢水中,除了有油墨成分之外,還包括木質素、脫墨劑(一些表面活性劑)、造紙填料(如CaCO3等)、涂料(如高嶺土等)。因此,油墨廢水水質復雜,處理較為困難。一般油墨廢水具有以下特點。
1、懸浮物濃度高
如廢紙脫墨廢水,其中含有一些細小的纖維,使懸浮物濃度增高,懸浮物最高可達2000mg/L以上。
2、有機物含量高
對于油墨生產的廢水,其中的有機物主要包括乙酸、二甲苯、亞胺類、乙醇以及一些有機酸和某些可溶性顏料。大部分COD來自顏料、連結料,顏料生產母液廢水COD濃度在1000~5000mg/L,高者可達30000mg/L以上。對于脫墨廢水來說,其COD可達30000mg/L。
3、生物降解性差
其BOD5/COD一般在0.4左右,甚至更低,且一部分品種生產廢水中有大量抑制生物反應的物質(如酚、醛、油等)和重金屬離子,生物降解性較差。
4、酸、堿度高
除個別顏料品種為中性或堿性外,大部分顏料廢水都為酸性,pH值在1~3之間。在廢舊紙張脫墨的工藝中,有用氫氧化鈉浸泡的處理單元,因此,脫墨廢水的堿度較高。
5、含鹽量
平均濃度30000mg/L以上,大部分來自顏料生產母液。
6、高色度
色度主要來自顏料,顏色各異,一般色度范圍為500~3000倍。
為了水質能夠穩定達標,且工藝具備先進性、靈活性、高效性、經濟性以及極強的穩定性,根據不同的印染廢水的特點,具體分為:混凝氣浮+A/O+活性炭、混凝沉淀+A/O+活性炭、微電解+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混凝氣浮+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缺氧+MBR膜+活性炭、混凝氣浮+水解酸化+A/O+MBR膜等工藝。
工藝:微電解+混凝沉淀+UASB厭氧反應器+A/O
該企業是包裝印刷產生的水性油墨洗桶和沖洗廢水,水量一天40噸,廢水的主要特點是懸浮物濃度大,有機污染物濃度高,帶有濃重的色度,氨氮含量高。對此我們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缺氧+MBR膜”工藝、利用生物法,高效、穩定的去除總磷、氨氮和COD。
混凝沉淀池本處理單元是將適當數量的混凝劑投入水體,經過充分混合、反應,使廢水中微小懸浮顆粒和膠體顆粒相互產生凝聚作用,成為顆粒較大,易于沉降的絮凝體(顆粒直徑>20μm),經過沉淀加以去除。
水解酸化池內部可以不設曝氣裝置,控制停留時間再水解、酸化階段,不出現厭氧產氣階段,前兩個階段的COD去除率不是很高,因為他的目的只是將大分子的變成小分子有機物,一般去除率在20%左右,產氣階段的COD去除率一般在40%左右,達到產氣階段的停留時間要較前兩階段長,也就是要出現厭氧狀態。
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實質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并使池體內污水處于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廢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以膠體狀、溶解態的有機物為主,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這些有機物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
MBR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為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有機結合之新型態廢水處理系統。以膜組件取代傳統生物處理技術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應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濃度,提高生物處理有機負荷,從而減少污水處理設施占地面積,并通過保持低污泥負荷減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內之膜分離設備截留槽內的活性污泥與大分子有機物。
|